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1012.html离家外出工作的人随着年龄增长,思念故乡的情结也会与日俱增。我距离离开老家的时间算来已经37年的时间,随着爷爷奶奶爸爸的相继离世,尽管老家只剩下一座老房子,可我熟悉的那些人和事及快乐童年的一些过往都还留在那里,每每想起都会倍感温暖。
每当看到老家的人以及和发小们聊天和聚会时,大家一见面就会亲热的喊着乳名开始诉说以前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说自己曾经的那些过往,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在大家不断地描述中,那些场景都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不断适时回放,许多记忆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仿佛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童年
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孩子多,农村又没有幼儿园,基本都是大的看小的散养着,但每个孩子都很皮实,从不矫情。虽然每天粗茶淡饭,穿的衣服都是手工缝制的,孩子多的人家更是大的穿完再留给小的穿,但无人攀比也没人嫌弃,每天无忧无虑,单纯而快乐。
那时孩子上学都是三五好友叫着一起去,从来不用大人接送,也不用担心孩子丢失。谁家孩子回来晚了,村支部大喇叭一招呼全村都知道,不消一会功夫很快就回家,比现在的手机还好用。那个年代没太多的学习压力,作业留的也不多,孩子们自由自在。放学后更是很少留在家里呆着,都是三五成群出来玩耍,拿着一块玉米面窝头,条件好的上面抹点虾酱或自家做的黑酱加滴香油再拿头蒜瓣,就是最好的零食,你追我打到处快乐的奔跑,一天到晚乐此不疲。谁如果有本小画书,大伙都会传着看,关系好的还可以多看两天就觉得非常有面子。
节假日小伙伴们每人背着框子拿着镰刀便会相约去地里挖菜打草,女孩子们累了就会在一起唱歌或说笑,偶尔也会在地里玩闷咸酱的游戏。就是用镰刀挖个土坑,学着大人做咸菜的样子随便打把菜剁碎放到坑里埋好,几天后等着发酵。男孩子们打到一半的时候则开始*草。每个人拿出一把草放在一边,然后在前方十几米的地方画好一条印记,开始扔镰刀,谁离得印记近谁赢,超过印记无效。离着印记最近的一个人赢了后,就把其他人的草都收起来放到自己筐子里,然后开始下一轮。运气好的一会筐子里的草就满了,运气差的把草输没了还得想法把筐子装满。要么继续打草,要么是筐底支上树枝虚楞着,上面再放上一层草装作筐满,不然回家就得挨揍。
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沙包、毽子、弹弓子都是自己制作,弹杏核、撒竹签、跳房子更是就地取材。抵拐、藏猫猫、*鼬拉鸡等等团队游戏项目更是丰富多彩。只要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快乐就无处不在。总觉得一年四季在户外都有很多可玩的东西,儿时的快乐似乎和金钱无关,我们那时才是真正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
埋在院子里的水缸
那时农村没有自来水,平时用水都得到院南头的水井里去挑,家家备口大水缸储水。我家的水缸常年放在院子里,底部埋在土里,四周用砖和泥巴砌成一米左右高度的四方形缸台,每天清晨爷爷都会早早地就把水缸挑满。特别是年三十早上,天不亮爷爷就去挑水,说是谁家水挑的早谁家一年就会财运多,从院南头到北头爷爷铿锵有力的步伐掷地有声,让很多年轻人都羡慕不已。到寒冬腊月的时候一夜间缸里就会结成厚厚的一层冰,爷爷就会用斧头砸开,四散的冰块漂浮在缸里,我们小孩子们看见了就会捞着吃,虽然两手冻得通红需要不停倒替的捧着冰块,但龇牙咧嘴嘻嘻哈哈照样吃的津津有味,那感觉不亚于现在的孩子们吃冰激凌。
点亮快乐童年的煤油灯
在六十年代的农村电灯还不是很普遍且会经常停电,蜡烛都很少见,夜晚照明家家户户离不开煤油灯。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火下,通常是大人们在炕上缝缝补补,孩子则在吃饭桌子上写作业。孩子们去学校夜自习时基本都会带着自制煤油灯,找个小的空玻璃瓶,倒上点煤油,放上棵灯芯,就是一个小小煤油灯。偶尔闲来无事,手巧的人还会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在墙壁上变幻出各种动物的手影来逗大家开心。煤油灯虽然简陋且烟雾大,但却照亮温暖了我们那代人童年的身影。
奶奶房屋后面挂铁钟的大槐树
奶奶家房后面靠近大道的地方有一棵经年的大槐树,至于具体多少年了,谁也说不准确,树干很粗,但已经中空,高高的枝丫上常年挂着一口大铁钟垂着一条长长的绳子,每当生产队里上工时铁钟就会被当值的人员敲响,待小队成员聚齐后生产队长就会分派一天的具体工作。收工后晚上则还要拿着小本到生产队饲养室由小队会计给登记工分,这个记工的活我经常替爷爷代劳,年终就会按各家各户工分总数不同分派粮食等物资。后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铁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不知什么时候槐树也被刨掉了。
童话般的冬天
儿时记忆里的冬天感觉特别寒冷,一场大雪过后整个村庄到处白茫茫一片,晶莹剔透像极了童话世界。迎着洋洋洒洒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们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像过节一样欢呼雀跃,口渴了捡个干净点的地方随手攥个雪球继续边吃边玩开心极了。屋顶上的雪融化时通常都会在屋檐上挂满羊角一样的冰凌子,阴面结冰的地方感觉一个冬天都很难融化。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往往早上一睁眼屋子里的窗户玻璃上就结满漂亮的冰窗花,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像极了各种农作物和花草,奶奶和爷爷经常会看着窗户说,冰花像什么来年就会丰收什么庄稼。我听了就会笑,不只是为了来年未知的收成,而是特别喜欢这些晶莹剔透的冰窗花和这个银装素裹童话般的冬天。
冬日里的火盆及炉子
那个年代冬天还没有暖气,冬天都烧火炕,扒火盆取暖,条件好一些的也就是在屋子里点个小火炉子就已经很不错了。起初天刚冷的时候奶奶也会扒火盆。铜质的火盆是奶奶陪嫁带过来的脸盆改成的,冬日的早上奶奶做好饭,就从灶火里把没燃尽的树枝、棒子瓤及草木灰用掏灰杷扒拉到火盆里,端到炕上借着余温取暖抽烟,然后才叫醒还在睡懒觉的我们起来吃饭。后来妈妈买回了煤炉子,火盆也就逐渐淘汰了。炉子日常有爷爷负责管理,冬天妈妈负责往家里买煤面子,爷爷再自己动手打成煤饼子,晾干后掰成一个一个小块,收在一个破旧的洗脸盆里备用。为了节约一般冬至后进九的节气才开始点炉子,点好的炉子平时基本都是盖着盖子闷着,只有爷爷在家的时候才打开,爷爷只需用铁筷子夹了提前掰好的煤块放到燃烧的炉膛里拨弄几下,火苗一会就会窜上来,有时在上面烧水,爷爷偶尔也会给我们烤块红薯、蹦个料豆或棒子花之类的零食。尽管是烟煤会呛,但却常常令围在周围取暖的大人孩子欢喜不已。
......
故乡留给我的美好回忆还有很多很多,可最难忘的还是奶奶爷爷的养育之恩及那些一起成长起来的小伙伴们。尽管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多年,村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小伙伴们现在也已各奔东西,甚至很少联系,可我们依然眷恋着故乡这片热土,曾经那些共同的过往依然还在心中温暖着彼此。
?END?
文字编辑
心境
图片
网络
心境